孔夫子尊崇礼,更是将恢复周礼作为其毕生所求。读本周《论语》,我感悟颇深,观之:战火纷飞之时,圣人门下,学徒绕膝,潜心研学,束己树人,身体力行,追求理想,奋斗终生。悟之:如今诸君潜入书海,细读论语,捧书深学,习古明今,圣人之伟,触人心弦。想之:未来塑己之路,效仿圣人,明德笃行,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一
毕生所求一志。屈原《橘颂》有言“深固难徙,更壹志兮。”专一的意志,无论是在古人还是如今的我们看来都是弥足珍贵的。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孔子为了恢复周礼而辛苦奔波了一生,人至晚年,观社会之现状,忆毕生之雄心,叹成效之浅薄。由此见得,孔夫子穷尽一生力图恢复周礼,人至晚年仍所求一志坚定不移。在面对子贡“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的提问,孔子的态度是“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孔夫子自称是“待贾者”,实际上也是如此。孔夫子耗尽精力四处游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欲遇伯乐以求仕而广其道,望诸国之主能行他之道于天下。圣人心之所向,不管年华逝去、不论道路艰难,有所求,便毕生求之。
二
修身束己为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远大抱负的前提在于修身。孔子的志向在于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其个人就必须做到严于律己,尊崇周礼。《论语》有言: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和盲人时,虽然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孔子对于礼是十分熟悉的,他也确实做到了身体力行去遵守礼、推崇礼。孔子生病时,子路使门人为臣。孔子病情好转之时就责备子路:“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毋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儒家对于葬礼十分重视,依照周礼的规定,不同等级的人更是有不同的安葬仪式,违背了此规定,实为大逆不道。孔子反对员工们按大夫之礼为他办理丧事,也是为了恪守周礼的规定,是束己的体现,也正是因为孔子做到了束己修身,他的品德才被后世广为称赞、影响深远,他的学说得以被我们奉为经典、广为研读。时至今日,我们仍需明白,心怀远志,需以修身为先,方能有所收获。
三
立德树人有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孔子注重员工的德行,对员工的教育也自成一套,切实有效。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在颜渊眼里,自己的老师德行高尚、学问深厚、教育有方。孔子广收学徒,对于学徒的教育也讲究方法,循循善诱,辛勤栽培,实为树人有道,也不枉桃李遍布,自成一派。在这一章里,孔子充分展示了为师者的绝妙风采,时至今日,他还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无论是观其个人品德,还是其教育成就,此称号都算得上是实至名归。
四
敢为天下之先。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生活在那里,就不闭塞落后了。”孔子不在乎所住之地是否闭塞落后与愚昧不化,更是在得知当地的环境后坚持前去,甚至主动承担起传播文化、开化愚蒙的任务。孔子对自己的心之所向能够不惧艰险、不畏困苦、不怕阻挠,这般敢为天下先的气魄、这样抱负高远的君子怎能不令人敬佩,我们今日在感叹之余也要有所收获,效仿先贤,成就自我。
读先贤之书,明前人之志,效君子之德,成古人之愿。诸君皆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国家和社会更是对我们抱有殷切的期盼,我们享受国家与社会提供的教育便利,学习先贤的品格德行,更应该培养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树立毕生之志,做到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为建设理想社会贡献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