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们对《论语·先进篇》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学习,本周我们学习了最后一则,这最后一则是孔子与弟子们关于志向的讨论,那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孔子对弟子们的志向如何评价吧!
一
孔子与四位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坐在一起,孔子对他们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意图询问他们四个人的志向,而从结果看来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志向并不是特别认可,甚至在子路说出自己的志向后笑出了声,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着重看一下子路志向到底如何吧。
子路率先急切地说出自己的志向,“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地处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我就可以让那里的人们勇敢善战,而且又十分懂得礼仪。” 孔子对此一笑而过。我们不难看出子路的志向十分远大,他不仅是要治理国家更是要治理一个“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的国家,可以说是把治国的难度加满了,再者他想把这个国家建设成人们“有勇,且知方”的国家。从要治理什么国家,到治理成什么样的国家都能体现出他的自信。
他很自信,这一点是很值得赞同的。但是孔子为什么要笑话他的志向呢,在后文中孔子在曾皙的询问下表示“以国为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意思是“治理国家是要讲礼让的,可是你听听他说的话,明明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啊!”孔子是笑子路自不量力,信口开河吗?显然不是的,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讲究礼让,可子路急切轻率地讲出了他自己的宏图大志,志向本身本无可非议,笔者认为孔子笑子路更多的是因为其自己的修为尚且不够实现如此宏大的志向,自己行为处事的方式与志向背道而驰。
这就启示我们在说出自己理想甚至推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言行合一,切忌嘴上一套,行动又是另一套。笔者拙劣地认为我们老员工处于正要拼搏奋斗的时期,在躺平文化盛行的当下,自然有很多人愿意加入。可,倘若我们有理想或者我们有想要获得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必须去朝着这一点去努力,想得到什么就去争取什么,要言行合一甚至是思行合一!
二
曾点是孔子唯一一个直接表示赞同的弟子:“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二者的扑朔迷离引发了诸多疑点,于是本文的核心问题:孔子为何“与”点?为什么只有曾皙的志向却深得孔子的心呢?四位弟子关于志向的讨论,曾皙不用说是全场所言最为独特的一位。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之前的学习中,孔子也提到过他的人生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就是孔子希望有这样一个社会,所有人在晚年的时候都能够安享幸福,朋友之间都能够相互信任,年轻人们都能够得到关怀。大家可以发现,子路,冉有,公西华他们三个人的志向都是达到某一宏大目标或者人生某一境界的一些手段,他们错误地把这些手段当做了自己的人生志向。
曾皙和他们不一样,曾皙的人生志向和孔子的有一些相像,同时在发言前,他特别指明“异乎三子者之撰。”随后孔子鼓励他说大家只是各言其志,他便说了:“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意思是“暮春三月时分,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的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往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许多朋友或许不理解,为什么洗洗澡唱唱歌就被孔子所认同了呢?曾皙和孔子志向相像的部分是他们都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他们是真正的把目标当作目标,是和子路,冉有,公西华他们三个人的志向有本质不同,他描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图景;又或许大家会认为曾皙的志向不过是看起来很潇洒,这难道不是很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吗?大家不妨思考一下怎样才能达到曾皙所描绘的这幅图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要实现这种社会需要做出的努力不会比子路所言的治理一个“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的国家简单,所以为了不让我们的志向变成一句漂亮话,作为现时代的“后浪”我们要不卑不亢,正是因为我们志向远大,我们才更要砥砺前行,不张扬但是踏实。就同曾皙一样,他先朝着自己的志向默默做出努力再去带动他身边的人,最终才能达到自己所描绘的美丽图景。
结 语
《论语·先进篇》最后一则中,孔子对待四个弟子态度有很大不同,面对直率鲁莽、有着雄图大略自信十足的子路,他微微一笑指出了子路不合于礼的地方;面对有些谦逊过度的冉有,他的话语鼓励与支持;面对年少有为且谦恭好学的公西华,除了鼓励还抒发出了自己的看法;而面对清楚明白自己内心真正需要什么且认识到自己能力不足的曾皙,他直白地表示了赞赏,认为自己与他志向相同。学习这一则论语,可以为我们带来如何树立自己人生志向的智慧。我们在树立人生志向时,要立足于我们个人,最后我们有了让自己憧憬的理想,不能只停留于空想更要脚踏实地,为之奋斗,不一定要让别人觉得轰轰烈烈,但要让自己明白,自己在认认真真地做事情!